词句 | 战争的诗句 |
释义 | 战争的诗句战争的诗句 1、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——杜甫《春望》 2、军书发上郡,春色度河阳。——李颀《古塞下曲》 3、宗臣事有征,庙算在休兵。——张九龄《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》 4、戍楼西望烟尘黑,汉兵屯在轮台北。——岑参《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 5、英雄事,曹刘敌。——辛弃疾《满江红·江行和杨济翁韵》 6、所向无空阔,真堪托死生。——杜甫《房兵曹胡马诗》 7、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夜阑卧听风和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——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 8、折戟沉沙铁未销,自将磨洗认前朝。——杜牧《赤壁》 9、已闻塞下销锋镝,正自胸中有甲兵。——陈亮《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》 10、敌人开户玩处女,掩耳不及惊雷霆。——黄庭坚《送范德孺知庆州》 11、流星飞玉弹,宝剑落秋霜。——张玉娘《从军行》 12、脱鞍暂入酒家垆,送君万里西击胡。——岑参《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》 13、公子南桥应尽兴,将军西第几留宾。——杜审言《春日京中有怀》 14、霜威逐亚相,杀气傍中军。——岑参《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》 15、从军乐,莫问所从谁。——元好问《江月晃重山·初到嵩山时作》 16、闻道黄龙戍,频年不解兵。——沈佺期《杂诗三首·其三》 17、操吴戈兮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。——屈原《国殇》 18、吾观非常者,碌碌在目前。——孟浩然《送陈七赴西军》 19、羽檄起边亭,烽火入咸阳。——鲍照《代出自蓟北门行》 20、烟尘犯雪岭,鼓角动江城。——杜甫《岁暮》 21、家随兵尽屋空存,税额宁容减一分。——杜荀鹤《题所居村舍》 22、如何一别朱仙镇,不见将军奏凯歌。——于谦《岳忠武王祠》 23、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——杨炯《从军行》 24、君子于役,不知其期。——《诗经-君子于役》 25、从军玉门道,逐虏金微山。——李白《从军行》 26、强欲登高去,无人送酒来。——岑参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》 27、龙武新军深驻辇,芙蓉别殿谩焚香。——杜甫《曲江对雨》 28、兵安在?膏锋锷。——岳飞《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》 29、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——范仲淹《渔家傲》 30、乃翁知国如知兵,塞垣草木识威名。——黄庭坚《送范德孺知庆州》 31、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——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 32、沙场烽火连胡月,海畔云山拥蓟城。——祖咏《望蓟门》 33、醉里挑灯看剑,梦会吹角连营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。沙场秋点兵。——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 34、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——杜甫《春望》 35、都尉反龙堆,将军旋马邑。——李世民《饮马长城窟行》 36、破敌金城雷过耳,谈兵玉帐冰生颊。——辛弃疾《满江红·汉水东流》 37、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胭脂凝夜紫。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报群黄金台上意,但携玉龙为君死。——李贺《雁门太守行》 38、流磻平皋,垂纶长川。——嵇康《赠秀才入军·其十四》 39、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!——范仲淹《渔家傲》 40、送老薤盐何处是,我缘应在吴兴。——陈克《临江仙·四海十年兵不解》 41、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——《木兰诗》 42、阮公虽沦迹,识密鉴亦洞。——颜延之《阮步兵》 43、万里长征战,三军尽衰老。——李白《战城南》 44、刁斗静,烽火一把,时送平安耗。——蔡挺《喜迁莺·霜天秋晓》 45、种得官仓珠颗谷,六十年来兵簇簇,日月食粮车辘辘。——元稹《田家词》 46、嘉彼钓翁,得鱼忘筌。——嵇康《赠秀才入军·其十四》 47、鼓角临风悲壮,烽火连空明灭,往事忆孙刘。——陆游《水调歌头·多景楼》 48、断头今日意如何?创业艰难百战多。此去泉台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。——陈毅《梅岭三章·其一》 49、剑外从军远,无家与寄衣。——李商隐《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》 50、郢人逝矣,谁与尽言?——嵇康《赠秀才入军·其十四》 51、坐看骄兵南渡,沸浪骇奔鲸。——叶梦得《八声甘州·寿阳楼八公山作》 52、年少辞家从冠军,金鞍宝剑去邀勋。——王涯《塞下曲二首·其二》 53、借钱塘潮汐,为君洗尽,岳将军泪!——陈德武《水龙吟·东南第一名州》 54、虏塞兵气连云屯,战场白骨缠草根。——岑参《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 55、白日登山望烽火,黄昏饮马傍交河。——李颀《古从军行》 56、昔事前军幕,今逐嫖姚兵。——范云《效古诗》 57、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——王翰《凉州词》 58、将军出紫塞,冒顿在乌贪。——卢照邻《战城南》 59、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——辛弃疾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 60、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——王昌龄《出塞》 |
随便看 |
|
国文网提供中国古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解析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